信息公开
返回资讯中心
您当前位置:首页 > 资讯中心 > 信息公开
 
 
构建知识管理长效运作体系打造智慧型组织
发布时间:2014-06-10
 

集团运标部副总经理李国献

   经过多年的发展,集团已形成了较为可观的知识积累,但同时亟需对知识进行系统化的管理,促使知识资产增值。集团知识管理可重点围绕如下方面展开:对知识进行梳理,构筑完善的知识体系;大力获取构造企业核心能力方面的知识;剥离大量的目前尚多以个人经验形式存在的隐性知识,避免知识流失;进一步塑造活跃的知识共享、互动氛围;大幅度提升知识的自觉应用能力。这些都有赖于在集团内构建知识管理的长效运作体系。关于构建这一体系的思路,下文提出我个人的一些见解,以供参考。

   就集团知识管理的愿景来说,其核心应是支撑集团愿景和战略目标的实现。目前,集团多元化的产业格局决定了已积累的知识的多元化,但同时,产业之间的关联性也决定了各产业之间的知识具有可共享性,能够相互支撑。因此,集团知识管理未来可朝如下方向努力:以知识共享促使知识创造价值,以知识联动推动集团业务互联,打造智慧型组织。

   基于这一方向,集团首先要在未来三年内基本建成知识管理体系。该知识管理战略目标可作以下分解:

实现知识内容

体系化

   实现知识内容体系化即归集既有知识,搭建集团知识框架,分层次建立知识体系。知识体系规划的重点在于分级呈现核心的知识内容,并规划集团整体适用的知识分类结构,推动集团知识的“横向协调与纵向贯通”。按集团组织架构,可设计集团、二级集团和各成员企业三个层级的知识体系。

   在集团层级,为发挥知识联动效应,可在最大范围内汇集共性知识并统一管理,实现有效共享。集团层级的知识又可细分为两类:统一共享的专题知识和按职能领域划分的专业知识,其中,统一共享的专题知识是指那些集团所有员工均需了解或掌握且在集团内具有共享、复制、推广和应用价值的各类知识,包括但不限于集团历史、集团概况、集团战略、经营总结与计划、企业文化、标准制度以及经验案例等,按职能领域划分的专业知识是那些具有战略支持职能和管控职能的专业知识,通常包括投资、财务、人力资源、法务、建设工程及品牌等专业领域的知识。

   二级集团层级的知识可按其专业职能进行细分,通常是那些具有战略支持职能的诸如营销、人力资源、财务、建设工程管理、采购、运营标准等方面的专业知识。

   各成员企业层级的知识可按专题知识(诸如品牌、财务、人力、外部行业分析、经验案例等)和按业务流程划分的生产经营类知识进行细分(诸如营销、生产、配送、售后等各业务环节的知识)。

推行知识管理

标准化

   推行知识管理标准化即制定并实施知识管理标准,明确职责,规范方法,建立知识沉淀、共享、应用机制。知识管理标准通常包括三个方面的内容:1.日常规范类标准,即按照知识管理的流程,明确知识获取、创造、存储、共享和应用等各环节的要求,以指导和规范员工在日常工作中完成相应的知识管理工作;2.考核激励类标准,即对知识管理完成情况进行定期考核,激励先进,惩罚落后;3.知识安全类标准,即通过权限体系和授权机制的设计,使得知识能够在相对安全的环境下进行共享和应用,保障知识资产安全。

促进知识共享和应用

自觉化

   促进知识共享和应用自觉化即将知识管理融入业务流程,将知识与日常工作紧密关联,让知识共享和应用初步成为员工的一种工作方式。思路如下:1.对企业业务进行详细描述,明确企业擅长的、能创造高收益和高附加值、有发展潜力和市场前景的核心业务;2.梳理企业核心业务流程,识别出流程中的关键环节,明确完成关键环节的工作所需要的知识,比如企业规章制度、作业规程、操作手册、外部最佳实践、案例总结以及内部专家资源等;3.搜集核心知识并纳入知识库,建立与核心业务流程相关联的知识地图,通过引入信息化技术,强化知识搜索和知识推送功能,使业务流程的关键环节与知识库紧密结合;4.通过强化业务流程的执行来实现知识的应用和创造。建立辅导、激励等机制,引导、强化员工在关键环节应用知识库中的知识,并及时把完成关键环节的工作所创造的知识诸如制定、修订的制度和标准,起草的研究报告、工作心得或总结,提出的管理建议以及搜集到的相关知识等予以沉淀,纳入知识库。

   总之,这种基于业务流程导向的知识管理就是通过业务流程管理,对业务流程中的知识支撑进行有效的梳理、存储、应用和更新,从而发挥知识的价值。

实现知识管理

信息化

   实现知识管理信息化即引入知识管理信息系统,搭建集团化的知识管理系统基础平台,建立知识共享中心(知识库和知识地图)、知识交流中心(思想库)和知识门户等,运用信息技术手段提升知识管理效用。

   知识管理体系初步建成后,接下来就是要努力实现以知识联动推动集团业务互联。总之,知识管理是一项需要长期坚持的系统性工程,要保障其长效运作,既需要构建一个包含组织、制度、流程和文化等配套性体系,更需要所有人员积极的共同参与。



 
网站地图 | 联系我们 |
版权所有 2013 厦门翔业集团有限公司 | 闽ICP备06004154号 | 闽公网安备 3502030200107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