厦门空港 陈健 陈旭 编者按:2013年,厦门空港在集团人力部的指导下,先后完成了部门经理、分部经理、班组长三个管理层级的能力素质模型构建,相应测评工具的选择开发及三个群体的能力测评。今年以来,厦门空港进入实施人才发展项目的第二阶段。为帮助集团储干迅速融入公司文化及部门运作中,在深度及广度上快速提高专业技能,为职业生涯发展奠定扎实基础,厦门空港制订了群体性发展计划,着手构建公司人才库,为储干和公司高潜人才定制和实施个性化的发展计划。 目标引导 量身定制 《储干成长计划表》是厦门空港为储干量身定制的个性化发展计划,以年度为周期,按“能力评估-定制计划-教练辅导-成果验证及评估-定制下阶段发展计划”五个步骤循环实施。计划表从工具/流程、岗位核心技能、职场通用技能、专项活动以及年度晋阶目标五个模块规划储干年度成长。各模块以SMART的原则细化确定学习项目、学习内容、学习形式、完成时间、业务导师、成果及评估标准等要素。《储干成长计划表》的达成情况进入储干成长档案,而储干成长及导师辅导教练情况也将纳入管理干部及导师的绩效评估。 今年第一季度,厦门空港所有储干围绕年度工作目标和自身成长需要,在部门领导、导师和公司人力主管的辅导下陆续完成了《2014年度储干成长计划表》。如酿制葡萄美酒般,《储干成长计划表》的定制也经过了多道工序的精心加工。第一道工序是储干结合当前工作需要和自身发展期望编制出计划表初稿;第二道工序则是由部门领导、导师及储干合力进行“深加工”。首先是对储干能力进行客观评估,由储干自我认知、部门领导及导师评价、储干测评报告多方面组成;其次是思考不同岗位的储干应具备什么样的岗位核心技能?同样的岗位同样的技能在不同成长阶段又需要什么样的学习阶梯?为了解决上述问题,建管部组织管理团队、导师团队和多名储干足足花了两天时间,通过反复梳理和讨论,在学习目标的确定、学习项目的选择、学习方法的制定以及业务导师的挑选上终于达成了一致,形成了系统和标准。而最后一道工序则是由公司人力主管部门进行“品检”,在储干个人发展目标与组织发展目标的一致性上再次把关。 一分耕耘一分收获。“我对自己有了明确的规划和为之努力的方向和目标,每一天都知道自己在为什么而奋斗。”在和导师及公司人力主管一起修正了自己的成长计划表之后,2013年入职的新人陈雯琦感觉自己的工作更加顺畅了;而陈奇作为2011年公司招聘的储干,成长计划对他来说也有了更深层的意义:“成长计划让我能够系统地梳理和回顾自己三年来的工作内容和学习收获。通过制定成长计划,清晰地看到自已的成长,也对将来的发展方向有了更清晰的设定。” 最强导师 助力成长 为使储干们顺利完成成长计划,厦门空港各部门组成了强大的导师团:每位储干除了拥有由部门或分部经理担任的导师外,每个学习项目还有相应的业务导师,被邀请担任业务导师的均为各领域的专家。为了满足储干们的学习需求,导师团除深挖本部门导师资源外,还跨部门、跨公司甚至跨区域为“徒弟”觅来各路“高人”,指点迷津。 建管部储干刘欢欢两项岗位核心技能的业务导师是具有丰富从业经验、专业水准一流的助航灯光高级工程师李连杰;2010年入职已进入储干成长第四阶段的陈炳煌,学习“电力监控系统”的业务导师是机电高级工程师王文艺,这样的好运让两位储干大呼“幸运”和“幸福”。安护部每位储干配置的业务导师均为在岗位上从业多年的资深“师傅”;导师王艳青是集团级内训师,她辅导储干嵇境旸所制定的成长计划细致又专业,还为其安排了季度读书计划。 在导师资源的整合过程中,还出现了跨部门合作。如建管部和候管分公司多名储干都提出了深度学习掌握CAD制图技巧的需求。在物业部经理的诚恳邀约下,两个部门开展了储干CAD应用培训的深度合作,由公司内部公认的绘图高手精心设计课程,安排能手轮流授课,并开展岗位练兵。这样的学习形式新颖实用,吸引了不少储干报名参加。 方向清晰 动力十足 为使储干的成长与公司和部门的发展目标更好地结合在一起,成长计划表设计了“专项活动计划”和“年度晋阶目标”两个模块。储干根据个人兴趣,报名担任公司或部门某项专项活动的项目经理或团队成员。如候管设备部储干宋超担任“候机楼设备备件管理办法拟订”的项目负责人,而这也是该部门本年度重点工作之一。像宋超这样的储干,通过将所学付诸实践,体会“学习工作化与工作学习化”。在“年度晋阶目标”模块,储干们根据个人规划,设定了个性十足的晋阶目标,有的设定年度要完成公司级内训师的认证,有的则要取得二级建造师执业资格的目标。 作为储干个体针对性发展规划的《储干成长计划表》,已逐步发挥出惊人的效力。在完成储干群体能力测评及群体能力现状分析后,厦门空港已和集团人力部的项目专家们一起,通过找出储干群体“实际能力”和“能力标杆”的差距,讨论绘制了储干群体的能力培养地图,并计划自2014年起逐年分阶段实施。规划成长、助力远航。通过有计划、有针对性地实施储干个体、群体发展计划,必将使储干的成长跟上集团的发展步伐。 建设管理部经理任怀君、苏毅兵: 储干的成长计划一定要契合公司的发展。公司最需要什么类型的人才、储干如何为公司创造效益,我们要让储干尽量去往这方面去发展。在制定成长计划的过程中要注重考核,定期召开座谈会交流计划完成情况,如有偏差及时改进,做到真正意义上的动态控制。 综合导师王艳青: 根据储干的实际情况来制定成长计划至关重要。我针对学员的每一项计划目标制作了一份配套的绩效考核表,以便于通过数据的形式让他清晰地了解自身的成长情况。 安护部经理吴金坤: 储备干部不要有太强的优越感,要放低心态,积极地去融入集体,融入团队,扎实打好基础,沉下心来,做到大事要敢想,小事要肯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