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公开
返回资讯中心
您当前位置:首页 > 资讯中心 > 信息公开
 
 
元翔集团:以成为机场投资专家为目标 全力打造“智慧元翔”
发布时间:2014-02-17
 

元翔集团副总经理  林伟民

         如何迅速培养和形成元翔集团的专有能力、专有知识?如何锻造成为行业领先的机场投资专家?本文从机制体制建设、共性资源整合配置、隐性知识显性化、前瞻性课题研究等方面对打造“智慧元翔”进行了思考和探索。

建立健全机制体制

全力打造智慧型组织

          2003年开始,集团开始实施“机场重组机场”战略。集团机场版图不断扩张,形成以“元翔”为品牌的空港板块,涵盖了不同等级、不同层次的机场类型。为了将四地机场的运行和规划建设管理经验转化为企业价值,我们要全力打造智慧型组织,把个人智商转换为团队智商,将隐性知识转换为显性知识,迅速提升元翔集团的组织智商,提高优化配置资源创造价值的能力。

         元翔集团要锻造成为行业领先的机场投资专家,首先要建立健全机制体制。一是在形成公司架构基础之上,制定部门及岗位职责,明确与旗下各机场公司的职责分工。二是研究、分析相关产业政策、动态趋势,编发《元翔视角》,打造知识共享平台。三是建立日常学习机制,积极开展内部岗位技能培训,不断提高业务水平。

         今年元翔集团还要进一步加强机制体制建设,建立健全各项管理制度,推进规范化管理和机制创新,培养专家型员工。一要建立并逐步完善基本规章制度及业务规程,从人力、培训、合同管理等方面强化制度建设。二要完善业务工作规程,制定建设工程管理规定实施细则,完善各类作业指导书。三要深化管理标准,完善各类“元翔设计与建设标准”。四要加强资源整合与配置,建立四地机场建设工程和机场专用设备供应商档案库,并进行定期评审及更新。五要深入推进绩效管理,建立并完善公司绩效管理制度,以绩效管理推动机制体制创新。

整合四地机场资源

发挥组织智慧的应用价值

         整合、配置共性资源,就是要实现资源组合的最优化,创造新的价值。一是统筹推进四地机场航线整合营销。利用集团整体资源优势,采取“以大带小”的营销策略,“走出去、引进来”,结合四地机场的特点制定航线拓展方案,优化航线结构,协调相关航空公司新开航线,重点协调争取时刻资源,优先安排与武夷山关联航班的厦门时刻。去年四地机场新增航线76条,运输生产领先行业平均增长水平,完成飞机起降25.9万架次,比增14.83%;完成旅客吞吐量2951.1万人次,比增13.74%;完成货邮吞吐量41.2万吨,比增11.37%2014年将继续紧盯市场,抓住机会,加强对航空市场的分析与把握,科学规划航线,强化营销力度,力争集团四地机场航空业务量再上台阶,实现集团“211”目标。二是做好机场专用设备采购,发挥集中采购规模优势,逐步建立机场专用设备的知识信息体系和管理体系。元翔集团从20138月接手机场专用设备采购以来,组织的采购项目费用相比预算约降低了15%2014年要制定元翔板块机场专用设备采购实施细则,建立并完善机场专用设备供应商库并跟踪评定。三是整合板块建设资源,精心研究规划布局。按照“就近保障、集中调配”的原则,通过对机坪现有资源、运行保障需求和T3T4分工等方面的调研分析,形成各区域的功能调整和具体规划方案,为未来异地机场的机坪岸线资源价值开发提供实践经验;针对新货站拟选地块的不规则等条件限制,提出“标准模块化”建设的积木理念,为板块内货运站的规划设计提供新思路;将商业MALL的模式引入到T4航站楼的平面规划和商业策划。

汇聚经验与数据

推动共享智慧成果

         隐性知识转化成显性知识,至少要经历三个环节:剥离、管理、应用,实现这个转化需要一套系统的流程规范。元翔集团首先在工程建设方面营造“一方搭台,多方唱戏”的交流平台,总结厦门机场三期改扩建的经验和教训。一方面邀请各专业负责人、关键设备供应商举办讲座或研讨会,分享工程建设、设备使用中遇到的问题和解决经



 
网站地图 | 联系我们 |
版权所有 2013 厦门翔业集团有限公司 | 闽ICP备06004154号 | 闽公网安备 3502030200107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