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集团王倜傥董事长在2013年度经营干部规划培训上的授课纲要(五) 提高集团组织智商有三条路径:一是从战略管理上,着重解决思维聚焦与资源聚焦问题;二是从团队管理上,着重解决组织各单元间的系统互动问题;三是从知识管理上,着重解决组织的记忆力和思维能力问题。本期我们探讨第三条路径。 第三部分 提高集团组织智商的路径 (三)知识管理——着重解决组织的记忆力和思维能力问题 1、知识管理与组织智商 什么是企业知识?世界银行的概念是,“知识是用于生产的信息(有意义的信息)”;杜拉克说的是,“就本质而言,知识是拥有对特定领域的专业化认知”,“越有知识的人,专业化的程度就越高”。 (1)企业知识的分类 企业知识从内容上划分为:通用知识与专有知识。专有知识越多,企业的生命力越强。通用知识包括公共数据、行业标准、已公开的技术、模式,行业性刊物杂志等;专有知识是企业制度、标准、流程、技术,公司独有的商业模式,新的生产流程,对原有知识的重新合成等。在制定企业制度、标准、流程过程中,应多一些有针对性、能切合本企业需求的专有改良或创造,使这些知识资产更具价值。从表现形态上分为:隐性知识与显性知识。隐性知识包括最浅层次的口头传输到操作理解、经验、技能、认知等;显性知识的价值递进是从数据到信息、知识、智能、智慧。在企业知识的认识和积累过程中,我们需要推动隐性知识向显性知识转换,并推动由低价值知识形态向高价值知识形态转变。在管理过程中要注意组织行为习惯怎么转化成制度、流程;怎么把员工建立的客户关系形成客户档案和关系平台;工作经验怎么转换成案例分析和指导性措施等。从拥有形态上分为:个人知识与组织知识。 (2)对知识管理的认知 知识管理是指为了增强组织绩效而创造、获取和使用知识的过程。美国生产力质量中心对知识管理的定义是:“知识管理是组织有意识采取的战略,它保证能够在最需要的时间将最需要的知识传递给最需要的人,以帮助人们共享信息,并进而通过不同方式付诸实践,最终达到提高组织业绩的目的。”这两个定义相互补充,有助于理解知识管理。 (3)知识管理与组织智商的关系 知识是智商的表现,高组织智商是企业创造专有知识的内在条件。智商的高低基于记忆、思维、表达能力。知识管理能有效提升组织的记忆力、思维力、表达能力。 (4)知识管理失缺的组织行为表现 比如:员工离职或工作交接造成组织大量知识资产流失,新人需要从头做起;员工为查找所需要的知识耗费大量的时间精力;组织经常出现重复性的错误;跨部门的知识共享和信息交流很困难,重复性工作大量存在;决策者因不能及时找到最新的(市场)动态和信息而处于被动状态。 2、集团知识体系的特点 第一,对于多数公司而言,尚处于资源依赖阶段,专有知识缺乏或不成体系。第二,产业结构的关联多元,决定了知识体系的多样化和可共享性。第三,知识管理滞后,新知识的创造能力弱,共享效果差。第四,大量知识是隐性的(以个人经验形式存在)、极易流失,也难于共享,不利于知识的转化与应用。第五,知识提炼和应用能力差,重复交学费的情况多。 3、集团知识管理的重点 (1)加快集团知识体系建设与新知识的创造 建立知识管理系统框架,归集既有知识。我们要通过出台制度、明确职责、规范方法等来强化知识管理;分层次建立知识体系,以公司为单位建立基础的知识库;从外部来讲,适时更新行业数据、技术和市场动态,特别收集对标企业知识等;从内部来讲,整理形成企业标准体系,按系统要求归档各种知识资料;搭建集团化的知识管理系统基础平台。 提升新知识创造的质和量。梳理公司价值创造过程,对仍以隐性形式存在或仍为个人所有的知识进行剥离;建立以重点业务、重要项目或工作周期为节点的经验总结和知识转换的工作制度,尤其是新开发项目完成后要予以总结提炼转换;按照技术和产品开发的规范,即方向论证—>计划安排—>工作台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