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公开
返回资讯中心
您当前位置:首页 > 资讯中心 > 信息公开
 
 
提高组织智商 加大集团发展的智慧含量
发布时间:2014-01-07
 

——集团王倜傥董事长在2013年度经营干部规划培训上的授课纲要(四)

第三部分提高集团组织智商的路径

   提高集团组织智商有三条路径:一是从战略管理上,着重解决思维聚焦与资源聚焦问题;二是从团队管理上,着重解决组织各单元间的系统互动问题;三是从知识管理上,着重解决组织的记忆力和思维能力问题。本期我们探讨第二条路径。

   (二)团队管理——着重解决组织各单元间的系统互动问题

   在这部分,我们重点谈怎么提高组织各单元的质量和互动能力。

   1、组织的学习能力

   有效的学习是汇集知识、技能、经验并转化为自身能力的过程。可从几方面提升组织的学习能力:

   第一,目标引导。保持个人学习目标与组织目标的一致性。不能消耗企业资源,开展与提高岗位能力没有直接相关的学习;要保持正确的学习导向,包括战略导向、问题导向、行动导向、能力导向,提高学习的目的性,从普及性学习转换为有针对性、专题性的学习。

   第二,方法引导。首先,要区分个人学习与团队学习。个人学习可以完成全过程,团队的学习则需要多单元联动,强调发挥团队优势,提升学习速度和效用。各神经元的要求不同,但应满足组织功能的需求。要注重在特定目标下各组织单元的素质平衡性与发展的协调性,那些处于转型或拓展新业务的团队,要更重视系统能力的提升,找到能力短板进行有效整合。根据组织目标对各单元的知识、技能进行评估,定制学习目标,提供学习条件。

   其次,建立学习模板。继续推行“学习工作化与工作学习化”;围绕组织目标设计若干学习模块、套餐,使个体学习行为组织化(结构化);注重前瞻式学习与反馈式学习。前瞻式学习要改变“专业意识单薄”和“过于专业”的现象,缺什么,补什么;反馈式学习强调从错误中学习,“从别人的错误中学习获得预见,从自己的错误中学习获得提升”,并按四个步骤建立模板:对问题清晰的判断;准确的根源分析;纠偏的措施和安排;举一反三。

   再次,注重过程引导。提升学习培训的深度与广度(阶段性目标与阶段性课题的一致性);学习效果的动态性评估与学习内容和方法的滚动性调整。

   最后,进行应用引导。知识的运用在于如何培养专业型单元和专家型员工。企业的竞争是专家水平及专家队伍整体水平的竞争。人力资源向专家转化,组织向专家团体转化,管理以专家为中心,经营以专家为主体。要善于扩大“专家”概念,在普通岗位上寻找、发现专家,并强调不同层次、岗位的不同定位。如在机场或酒店领域的投资、建设和运营专家,其在能力、目标、知识与技能偏重方面的要求各不相同(如下表格):

   另一方面是建立专家的合理结构,核心团队即专家团队,寻找并弥补技术、技能短板;形成专家的动态管理,确保专业水平与目标的动态跟进,实行淘汰制;为专家提供更多机会与条件,集中资源提升核心团队素质与水平,如培训资源的倾斜等;提高专家型员工技能的柔性化,提高员工适应能力和创新力,提高专业技能宽度,使企业更好地应付各种随机现象。

   2、组织的互动能力

   1)组织的感知力(信息、知识的获取能力)

   要明确信息、知识的敏感点(决策的基础),其外部表现为宏观政策、行业动态、市场、客户、竞争对手,其中,竞争对手的信息是重点,它能为我们的竞争策略提供重要依据,并有利于针对性地改进提升;内部表现为产品表现、运行的效率与障碍,团队动态,其中,产品表现是重点,突出强调准确定位,须从客户和竞争对手的角度来分析。要提高感知力,将信息、知识的获取作为岗位责任;提升专业水平,提高信息、知识的辨识能力;注重组织触角的外延,多利用专业会议、行业研究成果、专业咨询等;注意信息的提炼入库(准确度与共享性)。

   2)信息、知识的传递能力

   一是传递的速度(与组织结构的扁平化相呼应),流程上,要注重纵向决策权下移,横向网络化;要善于利用工具,即知识管理系统的运用。二是深度(与组织结构的网络化相呼应),应避免多层级传递的衰减或变形;建立多渠道、多触点的直接沟通方式。三是广度(与组织结构的柔性化相呼应),应有效取代业务处理过程的部门化,减少运营界面,形成共同操作沟通系统;集团内不同层次之间的信息(知识)的流动共享与应用是形成集团化优势的保障(如下图)。四是建立更有效的互动手段:专业性的信息简报(情报共享),大家应立足于专业,让新知识在集团内形成共享;发挥专业协会的作用,明年集团将着手推进内部各种专业协会的建立;建立和完善知识管理系统;建立集团内部的知识支援机制。

   3)以更有效的互动提高决策质量



 
网站地图 | 联系我们 |
版权所有 2013 厦门翔业集团有限公司 | 闽ICP备06004154号 | 闽公网安备 3502030200107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