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部分 组织智商与智慧型组织 要实现更快、更良性的发展,必须提高组织智商,第二部分从理论层面谈谈几个相关问题。 (一)组织智商的内涵与表现 个人智商是指人的智力商数,是人在其年龄段的认知能力(智力)的测度,组织智商是组织收集和处理内外信息,通过群体思考和学习进行有效决策并正确实施的能力。人的智商以人脑神经元为基准单元,组织智商则以人为基准单元;组织智商的高低与组织内部个体智商的高低没有必然的因果关系。 高组织智商企业的表现:一是有很强的集体洞察力,即外部信息察觉能力与分析判断能力。高组织智商的企业注意搜集环境中可能对组织带来影响的要素,对市场、客户、社会等系列信息敏感,能敏锐抓住发展机会。二是有良好的知识再生机制,善于从实践中剥离知识,形成组织记忆力,其重要作用在于保证学习成本低,重复犯错概率低,知识积累快。三是有效的决策体系,包括决策支持系统的有效应用;个体智能的充分发挥与互补;历次决策的校验、学习与提升。 (二)提高组织智商的意义 一是提升资源的配置效率,学习方式的改善带动专业能力的提升,组织协调性的改善带来共享效应的倍增;二是形成自我完善机制,有利于增强内部缺陷的修复功能,增强外部环境变化的适应能力;三是提高决策的准确度,有利于降低试错成本,在决策中学习使团队变得更聪明;四是加快核心竞争力的形成,一方面是将个人智商转换为团队智商,加大企业能力的难以替代性;另一方面是洞察力、学习力及决策力的提升必然带来创造力的提升。 (三)影响组织智商的因素 1、组织成员的智能构成:一是团队匹配度和岗位匹配度;二是个体智能间的协调水平与效率,合理的组织匹配度表现为内耗最小、效率最高、合力最大;三是开放度,即可塑性。2、组织目标的聚焦能力:一是愿景的清晰化与接受度,愿景是目标和价值观的组合体,其在团队里取得的一致性,决定了团队的合力;二是业务的聚焦与步骤的协调。3、组织的学习能力:一是信息的获取与转化;二是隐性知识的转化程度,三是从错误中学习的能力,四是组织内部知识共享的程度。4、外部环境的影响力:包括企业生存环境的正面与负面因素;组织的目标、措施等激励效应。顺境往往不利于提高组织智商,企业经营顺利时更要思考哪些是环境造就的,哪些是资源带来的,哪些是凭借能力创造的。 (四)提高组织智商的路径依赖 1、以清晰的战略引导组织合力的形成:首先,集中资源,建立智能开发的集中或密集区;其次协同步调,集中关注度,形成发展合力。2、建立开放与动态的组织:一是提高组织触觉及组织可塑性。可从组织架构、职能和成员的素质三方面提高组织的接触面和敏感度,从而提升组织触觉;应创造一个有利于汇集、运用、储藏知识的组织,通过“有形的组织,无形的边界”来提升组织的可塑性。二是建立网络化的组织结构,使信息传递的路径更短,速度更快,准确性更强。三是提高组织修复与进化能力。企业在发展过程中,要考虑哪些组织构成要素由有用转成了无用,哪些活力正在走向失缺。3、建立流畅的知识管理体系:隐性知识的系统转换;形成个人、部门与企业叠加的知识管理体系;建立企业知识传播、共享、再生机制。4、加大知识型员工的开发:以实现组织目标为原则构建组织成长最佳的知识和技能组合;提高各“神经元”(员工)的感知度与学习力;建立知识贡献的动力机制。 (五)组织智商与智慧型组织 1、智商与情商的关系 情商就是管理情绪的能力,包括自我意识、自我管理、自我激励、同理心和社交技能。自我意识即了解自己的内在状态,包括情绪意识、准确的自我评估、自信心等。自我管理即控制自己的情绪,包含自制力、诚信、责任心、适应能力等。自我激励即促使个人成功的心理倾向,包括成就的驱动力、献身精神、主动性和乐观精神,企业经营者需要有很强的自我激励意识,才能带领团队不断创新完善,实现目标。同理心即能感受别人的感受,包括善解人意、帮助他人进步、服务意识和政治敏感。所谓政治敏感度,是察觉组织的情绪走向和权利关系,认同组织文化。社交技能即影响他人,并使其产生所期望的反应,包括感召力、领导力、应变力、凝聚力等。 智商主要表现人的理性能力,反映人的认知、思维、语言、观察、计算、行动能力等;情商大多与非理性有关,反映人的感受、理解、运用、表达、控制和调节自己情感的能力,以及处理与他人之间情感关系的能力。智商主要作用于更好地认识事物;情商则影响着认识和实践活动的动力,决定其他心智能力的表现,通过影响人的兴趣、意志、毅力,加强或弱化认识事物的驱动力。可用李嘉诚的一句话体现二者的关系:“用智商解决问题,用情商面对问题。”事业能否取得成功,20%靠智商,80%靠其他因素,其中最主要的是情商,因为情商决定了其心智能力的表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