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讲课的主题是“提高组织智商,加大集团发展的智慧含量”,主要分为四部分:第一部分是集团不同发展阶段的智商层次分析,简单阐述不同背景所对应的智商需求,以及集团在组织智商方面呈现的问题;第二部分从理论层面上简单介绍组织智商与智慧型组织;第三部分重点探讨提高集团组织智商的三种路径;第四部分探讨如何把组织智商转换为企业智慧。 第一部分 集团不同发展阶段的智商层次分析 (一)基于内部资源发展的智商表现 集团是在资源优势明显、行业发展起步较慢的背景下发展而来的,在这个阶段,由主业带来、足以支撑其他产业发展的资源优势较明显,集团智商呈现三个特点:一是认识资源、运用资源,并使存量资源价值最大化。集团最早在国内民航业提出机场资源由客货流资源和土地资源构成,并立足于这两个资源大力发展机场的非航空业务,现在这两个观点已被广泛应用。二是因为立足存量,所以思维及决策方向和领域相对集中。因资源均集中在机场周边,集团规模不大,企业层级不多,决策环节少,信息传递路径(神经中枢)短,信息量小,市场反应要求不高,所以,这个阶段集团可以实行单一法定代表人体制,重大决策都集中在集团本部。三是基于优势资源的经营,环境相对单纯,对手不明显。 基于这样的特点,我们的学习方式是单点学习、快速应用(跨业复制)。因为民航业相对落后,我们的资源应用手段是从其他体制机制更成熟的行业复制而来;采取的决策方式是:单层决策、单向决策,集团大概处于中学时代的智商水平。在这个资源依赖型的阶段,我们发展的体现是通过存量资源价值与市场机会的把握和运用,在行业中以相似的资源创造不同的发展结果。 (二)全面进入大市场时期的智商要求 目前,集团的存量资源已开发得差不多,正面临着从“资源依赖型”向“能力依靠型”的转型,在存量资源的有限性决定了集团发展的有限性的背景下,我们需要跳出机场,从整个大社会、大视角去获取、聚集和配置那些能够为我所用的政策、要素等资源。这个阶段集团智商呈现如下特点:一是获取资源,整合资源(多要素),即资源组合的最优化。原来是以卖资源为主,而现在要去获取新的资源,要整合更多的资源、要素,并实现最优化组合,视野、思维、手段都发生了新变化。二是规模扩大,层级增加,决策环节多,信息传递路径长,信息量大,市场反应加快,决策难度提高。三是多区域、多市场、多竞争对手、外部环境复杂、要素组合难度大。在如此复杂的外部环境中,我们需要在资源要素组合上发挥独特作用,智商水平也需要从单学科应用的中学水平,提升到多学科综合知识运用的大学水平。 这个阶段的学习方式是:多领域、多层面、动态性、综合性;决策方式是:多层级、多维决策。在发展项目、计划投资时,要多角度考虑政策、市场、要素等多方面风险。我们的发展预期是各公司核心竞争力的基本成形及集团化、产业互动的基本形成,产业格局基本稳定,各公司发展进入稳定期。全面进入大市场后,对我们的智商提出了更高要求。 (三)组织智障在集团的表现 在艰难的转型过程中,我们常感觉到力不从心,很多想做的事做不到或者很慢,这就是集团存在组织智障的表现。 1、系统预见性差(察觉力、思维力不足) 一方面,企业发展路径迷失。许多企业对自己的发展目标、发展方向还很混沌,对发展路径、产品方向还很茫然。另一方面是看不到已经发生的变化。市场在变,环境在变,可是思维仍然保持惯性,存在较严重的系统预见性差的问题。主要原因是视角偏低,视野偏窄,思路局限;受制于思维惯性、定式;源于缺乏组织洞察力,缺乏数据、信息的掌握和分析能力等。 2、组织系统能力阻滞(注意力、应变力不足) 一是战略规划与执行脱节。有些公司战略规划明确,但执行落后,缺乏明确的实施步骤和阶段性目标,导致越做越没有信心;有些公司在落实董事会的整体战略中,还停留于局部思考,不能从思想、认识、方法、知识上真正跟进。二是目标清晰而结果背离。最典型的是工程管理方面的工程造价和工期问题,每个项目都有明晰的工期和报价,可总是无法按期完成、控制预算。这些主要是因为没有形成团队的共识,取向及力量分散;专注度不够,分散有限资源;不善于运用管理的手段与工具。 3、行为矫正能力差(记忆力、分析判断力不足) 一是重复出现过去的错误。如候机楼物业管理不善、酒店器皿采购严重超购现象的重复发生等。二是纠偏纠错能力低。如建筑材料的超标使用、设计方案的不合理等现象频频出现,使集团在发展中付出了巨大的额外代价。这些都是因为缺乏对问题的敏感性或不敢正视问题;组织失忆,忘记发生过的问题,忘记自己设定的标准规范;疏于对问题根源的分析,找不到解决方法。 4、知识更新能力低(学习力、想象力不足) 具体表现为走不出传统业务,找不到产品、技术、模式、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