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厦门讯(通讯员 蔡友英) 11月6日,中新学院正式成立10周年。10年间,中新学院已发展为国内机场经营管理人才的培训基地,更被学员们誉为机场业的“黄埔军校”。据不完全统计,全国近200个机场中,已有90%以上机场的管理层来过中新学院,学习机场的经营管理经验。在国际上,中新学院更架起了中国民航通往新加坡、韩国、法国、美国、日本、澳大利亚、阿联酋、台湾、香港等国家和地区的培训交流桥梁。 探索创新 打造培训品牌 2003年,作为中国和新加坡两国政府的合作项目,中新学院由集团和新加坡樟宜机场合资成立,成为中国民航机场业首家中外合作的培训机构。学院成立之际,正逢中国机场大规模属地化改革,学院紧抓机遇,为属地化后的机场搭起学习新知识、新理念的平台,以“领跑机场思维、服务机场成长、促进机场繁荣”为目标,致力于成为“中国最具影响力的机场专业培训学院”。 经过10年的探索和创新,中新学院已形成独具特色的机场经营管理、机场运行管理、机场工程管理和机场安全管理四大课程体系。为了让客户在有限的时间内收获最好的培训效果,学院对课程体系进行细分,以“课程菜单”的形式为客户提供培训产品,并为客户“量身定制”课程,充分体现实用性与适用性兼具、理论与实际相结合的办学特点,培训呈现精细化、精品化,逐步树立起行业好口碑。 依托集团资源,中新学院不断研发新课程,并适时推向市场,使培训产品得以良性滚动式发展。10年来,学院共举办各类培训班177期,培训人数5508人次,覆盖了全国各机场及大多数民航企事业单位,已成为中国民航机场管理培训首选院校之一。其中,量身定制的培训班达131期。 活用资源 推动培训国际化 中新学院充分结合国外机场的先进理念与中国机场的现状,先后与新加坡、韩国、法国、美国、日本、澳大利亚、台湾、香港等地合作办学,针对不同受训群体,科学设计培训课程,形成高效的培训模式,使培训效果最大化。10年来,中新学院举办境外及港澳台培训班128期,占总期数的72%,参训人数达3855人次,占总培训人数的70%,课程满意率优良总评均在95%之上。 中新学院积极寻求多种灵活办学模式,让不同定位的机场都能在学院找到适合自己的课程和培训方式,并严格按国际化培训标准执行各项流程。“在中新学院培训,犹如置身国外!”许多学员对中新学院的培训模式给予高度评价。 此外,中新学院还充分开发、利用国内外民航业的人才资源,通过与新加坡樟宜机场、韩国仁川机场、香港机场及国内主要机场集团建立良好合作关系,挖掘民航业各领域专家,打造形成一支具有机场管理实战经验的师资队伍。 广受好评 奠定行业地位 经过10年的努力,中新学院在民航业形成了良好口碑和行业影响,分别为全国机场排名前列的首都机场集团、上海机场集团、广东机场集团及旗下公司量身定制培训班16期、8期和17期。各项培训效果得到了客户的高度肯定与赞赏。 凭借优质的培训质量,完善的保障服务,中新学院的学员已遍布全国所有已运营的机场,各机场均曾派人或单独组队参加由中新学院举办的各类培训班。2013年9月,中新学院首次为境外学生举办培训班,吸引了25名新加坡学员来厦门参加培训课程。 据了解,为表彰中新学院在促进中新两国民航界的交流与合作,培养与国际接轨的机场管理人才等方面做出的积极贡献,早在2008年,新加坡民航局上级主管部门交通部特授予中新学院“最佳培训合作奖”。此外,法国尼斯国际机场集团总裁多米尼克·狄奥、新加坡民航学院院长林德发博士、韩国仁川机场学院院长Jung Sun Baek均多次到厦门,对中新学院促进中法、中新、中韩民航的交流与合作予以专门感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