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厦门大叶子 没错,看了《厨房里的人类学家》,我就差点改行做厨娘! 一气呵成看完书的时候我激动地打电话给送我书的朋友:“我可能打算改行了!我要下厨房,我要做厨娘做西餐!”她听出我三观尽毁的兴奋,由衷地说:“我也想呵,咱们一起做呗!“ 庄祖宜,这是个不求学位只求美味的台湾女学者、准博士,后来当然是一个很厉害的美厨娘。她留美的时候毅然决然放下人类学博士论文,投笔从刀,进入厨艺学校研习烹饪,还乐此不疲,毕业后随夫赴港,在大饭店里从厨房学徒做起。我不禁浮想联翩:说不定学机械的也能当好园林设计,学设计的也能当好潜水教练,像我这种学语言的,当然也能当好厨子咯。人家博士都可以放弃,从零开始,在男人当道的厨房里低调行事,只为了慢慢接近自己梦想的那种愉悦。没有什么不可以! 庄祖宜那种对梦想的实践力,勇于取舍的果敢已经很让人信服了,更有意思的是,这个人类学家,以她的专业素养,透过美食始端折射出种种社会现象。细细回想,吃这件事情由人类学家来做真是合适,世界地域之广,饮食文化之深,聚集全人类的智慧和勤劳,把这件滋养人的味胃和心灵的事用色香味形意养的形式一一展开。她知性幽默,具有在多国生活的经验,拥有开阔的眼界和丰富的经历,在东西方饮食文化、常民饮食与高级料理的见地和体验,都让这本书喷香营养,扣人心弦。 很过瘾的是,书中还有鲜为外行人知的、她在专业厨房内的所见所闻。比如餐厅保证每一道菜都现点现做,坚持到上菜前最后一刻才下锅,以确保火热新鲜,厨师们必须不时和其他的工作台喊话协调----如果掌肉的厨师还需三分钟才能把牛排煎到客人要的五分熟,那么用来搭配的野菇也不要太早炒好,两个厨子在小小的空间里伸展回旋,那精准的韵律和默契简直就像在跳双人芭蕾。还有一次她工作的Amber餐厅开办白松露飨宴,大厨采用有大地气息且口味圆润的食材来做组合,如南瓜、马铃薯、菜花、鸡蛋、奶酪等,每道菜搭配至少两公克(大概八到十片),每克定价港币120元。一次她不小心碰倒了摆得整整齐齐的一叠白纸松露,打湿了的四片松露薄片卖相大打折扣,这鲜香的宝贝藏之不易弃之可惜,她索性一口吞下,又恐怕唇齿间的芬芳会泄露了她的秘密,甚是有趣刺激…… 我们都有点害怕偏离既定的人生轨道,担心失去现有的一些东西,所以安于现状是最偷懒最舒服安逸的。但如果有一天你发现你真心喜欢做某件事,那就是了,不管你几岁、做到什么职位,何不尝试做个改变呢?改行做厨娘,这种煎煮炒作的理想说出去多么让人待见啊!好友们都一个劲儿地支持我“嗯,很好,吃而优而做嘛!适合你!” 再后来,通过朋友的介绍,我有幸交费跟一个德国美食老师,在真正的西式厨房里,学习做了几道地道的西餐。再慢慢的,从不下厨房的我,学以致用,把好友们请到家里当小白鼠,从此走上慢悠悠的厨娘之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