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公开
返回资讯中心
您当前位置:首页 > 资讯中心 > 信息公开
 
 
厦门空港运行指挥中心调度室:“新点子”全面覆盖 安全服务齐保障
发布时间:2013-10-23
 

本报记者朱亚琴通讯员边际

【团队名片】

         厦门空港运行指挥中心调度室是一支充满活力与创造力的团队。这个平均年龄不到30岁、只有18人的团队,年轻且富有激情,一直以来,他们以严谨踏实的态度及训练有素的专业能力获得业内广泛赞许:连续七年获得QC国优称号;曾获市创新型先进班组等多项殊荣;创新机坪运行管理机制获得华东局的好评及推广;推行的“专家型人才库”团队模式为工作带来很多益处……他们总是新点子不断,安全服务皆保障。

台风“天兔”来袭

QC成果帮大忙

         921日晚,中秋节渐进尾声,当旅客们正结束小长假的旅行时,指挥中心调度室仍然灯火通明,台风“天兔”的来临让这个夜晚成了不折不扣的“不眠夜”。蔡国伟,调度室计划员,负责当天的机坪停机位的计划工作,由于台风天气各航空公司陆续取消航班,航班计划一直没个定数,他要一直等到各航空公司发来计划后才可以安排停机位。

       “这要是以前,估计我得通宵了,一个个手动输入,时间很长,再加上晚上精神状态不够好,很容易出错。”小蔡说。“幸好现在有了新型航班计划制作系统,只要导入各航空公司航班计划,我们的停机位计划便可以自动生成了,平均每天可减少110分钟。”当晚,各航空公司航班计划2点汇总到位,小蔡在凌晨4点就完成了停机位计划,错误率为零,而在以前,最保守的估计也要弄到早上78点。

       据了解,以前运行指挥中心使用的是十年前开发的计划制作系统,其设计理论值为250架次/日,近年来,厦门机场航班量持续保持高增长的态势,航班日高峰已突破500架次。计划制作系统的处理能力已经超饱和,航班计划需采取纯手工录入模式,计划制作时间非常长,平均每天达八小时以上,效率低,且易出错。

        2012年,指挥中心“挖掘机”QC小组正式攻关新型航班计划制作系统的研发,以航班计划处理时间每百架次不超过3分钟、航班计划制作准确率高于99%为课题目标。在兆翔科技的支持下,经过团队成员的数十次头脑风暴、反复研究对比,201211月,多格式航班计划制作系统研发成功。

        新系统大大减少了计划人工处理时间和成本,通过测算,平均每日减少了110分钟,每年可节约人工成本29.65万元;更大幅提升了航班计划的准确率,便于各一线生产保障单位及时、准确地掌握航班动态,提高保障水平。如今,新系统已通过实际生产运行的考验以及质量部门的验收,高效率、高准确率得到公司乃至业界的充分肯定,并已逐步在民航业界进行推广。

         实际上,近年来,运行指挥中心通过QC课题攻关不仅获得了多项殊荣,更为团队解决工作难题提供了利器。

“专家型人才库”

团队合力更强大

         调度室的工作量大且繁杂,团队人员不多,可每个人的兴趣不一,进行团队建设时困难重重。针对实际情况,团队结合个人专长及兴趣,建立了“专家型”人才库,形成了“QC



 
网站地图 | 联系我们 |
版权所有 2013 厦门翔业集团有限公司 | 闽ICP备06004154号 | 闽公网安备 3502030200107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