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厦门货站成立十周年的峥嵘岁月 厦门货站吴玉华慕双双 2003年9月9日,海峡两岸民航界首个合作项目——厦门国际航空港空运货站有限公司诞生了。十年来,厦门货站以“打造专业化区域性航空物流枢纽”为战略目标,持续追求航空货运保障能力和服务品质的提升,在安全管理、生产经营、服务举措以及团队建设等方面不断提高,实现货邮吞吐量持续十年的增长。回首十年间,厦门货站在航空货运行业道路上硕果累累。 十年来,厦门货站累计完成货物处理125.8万吨(毛重),年平均增长11.4%;累计收入7.28亿元,创造税收4.66亿元,从2004年起连续9年被评为“湖里区纳税大户”,取得了良好的经营业绩和社会效益。2012年,厦门空港完成货邮吞吐量27.15万吨,全国排名第八(其中国际货邮排名第五);其中,厦门货站完成18.6万吨,占比达68.5%,与2003年的6.99万吨和58%占比相比,完成货量和占比均大幅增加。2012年,厦门货站被评为国家级AAA物流企业,并成功成为CARGO2000准会员。 凭特色优势 打造精品服务 十年来,厦门货站凭借丰富的航线网络资源、功能齐全的硬件设施、良好便捷的通关环境、完善的配套服务产品以及专业高效的服务团队形成了厦门货站独特的竞争优势,并打造出专业、安全、优质、高效、具有货站特色的精品服务。 作为首家获得中国民航局认可、具备航空危险品地面运输业务操作资质的作业单位,厦门货站不断提高危险品运输保障能力,按IATA标准建设了9类危险品仓库;一线作业人员100%通过民航危险品操作资格认证,29人通过IATA危险品收运资格认证;同时,引进第三方专业认证机构(DGM公司)进行危险品收运服务,为客户提供了便利。2012年,厦门货站共处理危险品2.5万票,843吨,收运量和收运水平均居全国前五位。同时,厦门货站还具备了大件货物和活体动物专业保障能力,多次成功保障了“汽车、飞机模型、精密仪器、航材”等大件货物和熊猫、鄂鱼、藏獒等多种活体动物的进出港操作。 厦门货站始终致力于管理和生产的信息化建设,不断采用先进信息技术提高航空货运链各环节效率。通过引入物联网技术,在国内货站率先实现货物全程处理无纸化操作;与深圳航空、中货航和中国航信公司合作,实现国内第一个跨平台的电子货运,提高单证及货物处理时效,增加客户让渡价值;加入CARGO2000组织为货站引入了新思想,目前货站正在筹划建设的CDMP平台,将有助于货站实施可衡量的质量标准和管理体系,为客户提供国际标准的地面操作服务。目前,厦门货站的货运信息化管理水平在国内同行中名列前茅。 为了提高货物通关时效,为客户营造良好的通关环境,厦门货站着力于打造一体化的通关流程,成立联检报关中心,在货站内即可完成货物交运、提取、报关、报检的全部手续;长期与机场海关等联检单位保持良好互动关系,推动机场海关推出的“提前申报、实货放行”的预清关服务、F通道快速通关模式、预约加班制度,“属地报关,口岸放行”的报关政策以及进港无纸化申报的模式,大幅提高了通关效率,提升了顾客满意度。 借区位优势 大力拓展市场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