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公开
返回资讯中心
您当前位置:首页 > 资讯中心 > 信息公开
 
 
“三架马车”驱动风险管理体系建设
发布时间:2013-07-15
 

安全管理体系建设已在民航实施多年,围绕安全管理体系“落地”的讨论也如影随行。要发挥安全管理体系的最大效益,就需解决“措施落地”的问题,把理念体现到具体行动上,形成固定的工作制度。如何让安全管理体系落地生根?本文将以OA平台风险管理模块的开辟为例,作一探讨。

   早在2011年,厦门空港公司就已根据民航建设安全管理体系要求,初步建立起风险管理体系。经过一年多的试运行,各单位对风险管理的理解各异,导致其在做法和程序上出现差异。为了形成统一、易复制的风险管理模式,厦门空港公司在OA平台中设立风险管控模块的想法应运而生,以风险管控模块、安全信息分析利用制度、岗位风险评估档案“三驾马车”驱动公司安全管理体系的落地生根。

建立风险管控模块

完善风险管理程序

   根据风险管理的四大环节,即风险的识别、评估、实施及持续监控,风险管控模块按流程由风险通知单→风险评估报告单→风险管理通告→风险措施跟踪表组成。

   值得一提的是,厦门空港公司在风险识别环节中增加了监督反馈机制,风险联络员依据事件内容要求责任单位提供相关记录内容,并以图文并茂的形式描述案例,更好地说明问题,做到有案例有自查,有效起到防范作用。

   风险模块硬件的启用,离不开风险管理软件的支撑。厦门空港公司分别从制定工作程序及完善组织架构两方面入手加以完善,完成了公司级、部门级风险管控工作程序的建立,在具体工作中以表单模板的形式体现,做到统一、易上手,形成风险管理四表单,四步走;并在科室、部门、公司各级设立风险联络员,承担不安全信息收集、储存、分析和应用,力求做到全员参与以及信息及时传递共享。

   此外,厦门空港公司将厦门机场安全管理分为施工管理、航空器活动区车辆及驾驶员管理、空防安全保卫措施等13个方面,并组建了一支由一线经验足、知识技能强的管理构成的风险专家组,实现风险的可控制。

建设安全信息分析利用制度

提高识别风险能力

   厦门空港公司以安全信息管理为抓手,推进公司各单位风险管控“落地”,通过建立安全信息分析制度,规范安全信息报告,信息收集、储存、分析和应用,在潜移默化中将安全信息分析文化植入到一线管理干部的心中,力求达到安全文化的关口前移。

   为了利用安全信息,公司风险工作团队将在厦门机场查找上报风险的基础上,收集国内外民航事故以及不安全事件,从对不安全事件的分析结果、规章依据中查找自身还可能存在的问题,并提出安全预警。

   自建立该风险管控模块以来,各单位已发布了实际装载和平衡图表数据不一致、主起落架安全销附属插销掉落易成机坪FOD、设备点检检测手段单一、场地内灭火器材过期或故障等安全预警。

建立岗位风险评估档案

提升岗位风险认识

   厦门空港公司在年初的安全计划中要求岗位借鉴清单管理工具,逐步形成岗位作业清单和风险清单,规范员工动作养成,有针对性地提升岗位工作的安全度。

   为此,公司在风险管控模块中增设岗位档案单元,包括填写一线单位岗位涉及的国内外法规规章及公司的要求,并对岗位实施人、机、法、环等要素进行评估,以评定岗位风险度。同时完成岗位风险清单的评估填报,让岗位员工知晓在工作中应注意的事项,养成良好的安全习惯。

   7月2日-4日,民航华东管理局在对厦门机场使用许可证换证的审查中,肯定了公司安全管理体系建设工作,并对员工风险管理意识的提升、风险管理知识和制度的推广、风险管理工作软件功能设计的细化提出了具体要求。厦门空港公司将积极整改,进一步完善体系建设工作,力争由“发展期”向“成熟期”顺利过渡。



 
网站地图 | 联系我们 |
版权所有 2013 厦门翔业集团有限公司 | 闽ICP备06004154号 | 闽公网安备 3502030200107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