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26日至27日,2023年民机机载系统及设备高质量发展论坛在厦门举办。来自民用飞机机载行业政、产、学界的主管部门,需求方,供给方和监管方等500余位嘉宾齐聚鹭岛,围绕“促协作·建生态·谋发展”的论坛主题,就民机机载系统和设备的研制现状、面临挑战、发展趋势、合作需求、战略协同和管理协同机制等展开思维碰撞,共同探讨新思路、探索新路径、探寻新模式,为机载设备产业高质量发展添翼赋能。 
本届论坛由中国航空学会飞行器适航分会、上海市航空学会、福建省航空学会联合厦门翔业集团共同主办,旨在搭建民机产业链供应链上下游沟通交流平台,对推动航空运输业与民机制造业融合发展,切实提高民机机载系统和设备研制水平和质量,加快建设航空强国具有重要意义。 开幕式嘉宾致辞 
中国航空学会理事长 林左鸣 中国是全球第二大民航市场,民航飞机近20年平均增长了17.6%,未来对于C919国产大飞机的需求是上千架,机载系统发展可能带来上万亿的产值收入。在当前的全球背景下,从政策完善、标准创新、适航符合性技术研究、技术基础提升等多方面推动机载系统设备高质量发展尤为重要。 
厦门市工业和信息化局局长 周桂良 厦门把航空产业作为打造新发展格局节点城市的重要抓手,积极培育、大力发展,已经形成比较完善的航空产业的生态和体系。希望能以本届论坛为契机,深度融入国产大飞机的大战略,搭建民机产业链上下游平台,共谋新项目、共创新机遇、共享新发展。 
中国商用飞机有限责任公司 原总经理 赵越让 民机产业承担着“中国现代化先行军”的历史使命和时代重任。中国商飞将与民机产业链上的合作伙伴们共同携手、突破思维、着眼于长远,为实现国内民机产业高质量的发展贡献力量。 
中航民机机载系统工程中心有限公司 党委副书记、副总经理 刘爱义 我国民机产业已经进入了全新的发展阶段,需要我们构建新格局、发展新伟业,将整个民机产业链、供应链从飞机平台进一步向机载系统、子系统、设备等上游延伸。 谋发展:推进民机机载系统及设备协同创新发展 当前我国民机研制工作逐步推进,民机事业进入加速腾飞期。作为飞机的大脑神经与肌肉血液,机载系统与设备是确保飞机安全,增强飞机性能和效能,提高飞机舒适性、可靠性、维修性的重要支柱和手段。机载系统与设备的发展创新,在有效带动相关产业链发展方面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全体论坛上,民机机载系统需求、供应及适航取证领域相关专家学者作主题报告,多个维度展开探讨,为推动我国民机产业高质量发展建言献策。另设五个专题分论坛,解读当下国内民机机载系统及设备的发展现状和提升路径,通过主旨演讲、经验分享碰撞思想火花,共谋行业发展。 促协作:加快打造国际航空枢纽,构建厦门民航高质量新发展格局 
值得一提的是,论坛在厦门举办,高度契合厦门打造国际航空枢纽的战略规划。厦门正加快推进厦门翔安机场建设,巩固和提升航空运输、飞机维修、航空工业等优势,建设厦门航空产业园和全球一站式航空维修基地,打造国家临空经济示范区。 本届论坛的联合主办方翔业集团将有力发挥活动在行业交流、产业聚集、资源整合等方面的重要作用,助力厦门拓展航空产业合作机会。同时作为厦门翔安机场片区的开发主体,翔业集团将以加快建设厦门航空产业园和全球一站式航空维修基地等为抓手,抢抓新机遇,开辟新领域,锻造新优势,持续构建厦门民航高质量新发展格局。 活动期间,与会嘉宾还将前往参观厦门高崎航空工业园区。园区由翔业集团旗下厦门航空工业有限公司建设运营,现已形成以厦门太古飞机结构大修为龙头,以客改货、公务机整装、发动机维修、部附件制造与维修和航空技术培训等为辅助的产业格局,是目前国内领先的一站式航空维修基地。同时,公司在翔安机场片区投资建设厦门航空产业园,致力于为高崎航空工业区重要企业增资扩产及新招商项目快速落地提供载体空间,助力厦门航空产业发展。 见未来:我国航空机载设备与系统行业前景广阔 近年来,我国航空业实现突破性进展,中国民机市场约占全球市场的1/4,随着国民经济的快速发展和综合实力的不断提高,我国对航空运输的需求也将快速增长,航空机载设备与系统的市场空间将更加广阔。预计未来二十年,中国民机市场总价值量将达到1.6万亿美元,其中机载设备价值量占比近40%,民航事业的快速发展,将为航空机载设备与系统带来全新发展机遇。 |